去年,超過700名香港大學生通過“粵港暑期實習計劃”來到前海的區內企業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實習,引起了港生的熱烈反響。今年6月,一年一度的“粵港暑期實習計劃”又正式拉開了帷幕。在眾多實習崗位中,前海國稅局為學生們提供的10個崗位,成為相當多學生的第一選擇,堪稱本次實習的“大熱門”。
了解“營改增”,體驗稅制差異
“最大的收獲是對內地營業稅改增值稅有了初步了解,給了我很大啟發。”來自香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陸佩瀅在進入前海國稅局實習后的第一天發出這樣的感慨。
和陸佩瀅一樣,陳綺婷也來自香港大學,即將畢業的她曾在飛利浦、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等多個知名企業實習。之所以選擇來前海國稅局,她笑著說:“我本科學習涉及了部分的香港稅收制度,來之前看新聞報道說內地正在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稅制改革,而香港稅收制度主要采用的還是英國模式,我想實地了解一下兩地稅制的差異,所以就報名來看看。”
來前海國稅局實習的10名學生分別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知名學府,專業背景主要是金融、稅收、經濟等專業。不少學生此前對內地的稅率和企業運營概念十分模糊,來了以后才了解內地與香港的實際差別之處。
特別是對于前海的了解。截至目前,畢馬威、安永等10多名香港注冊稅務師已開始在前海執業。此外,深圳市國稅局在前海推出的“風險提示”、“多元繳稅”、“全境執業”等多項改革創新舉措都涉及為香港企業和居民提供的政策紅利。
“我現在才知道,具備條件的香港注冊稅務師可以在自貿區執業并擔任特殊普通合伙稅務師事務所合伙人。”來自香港公開大學的何偉仁說,“原以為港人在內地發展會因為制度和法律的原因受限,沒想到這里跟香港一樣,幾乎就是一個小香港。”
與此同時,當知道前海注冊公司一年半增長了4.5倍,稅收增加了1.74倍,港資企業已超過3000家后,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鄧穎瑤說:“有關注媒體報道內地在減稅方面的改革,來到前海實習后,每天親身接觸納稅人申報繳稅,真正感受到稅制改革帶來的企業減負,對內地的發展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深度交流,拉近深港文化距離
90后的香港大學生們渾身洋溢著青春的熱情,對稅務局繁忙有序的日常工作充滿了好奇。
為了讓香港大學生能夠迅速融入,前海國稅局進行了大量的準備,不僅為學生們準備了紅色馬甲、工作電腦、辦公區域等,還專門舉辦了歡迎座談會、安排業務骨干進行“一對一”指導,不少學生在入職第一天即參與了增值稅普通及專用發票的代開工作。
香港大學生的出現也給前海國稅局吹進了一股新風,香港大學生的文明禮貌和普遍流利的英文能力也給前海國稅干部職工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們的影響下,前海國稅也號召大家努力學好外語,提升服務“走出去”企業的能力。
來自恒生管理學院的楊明哲表示,雖然香港和深圳近在咫尺,但之前自己來深圳的機會確實不多,原本以為香港和內地的社會文化、政府管理會有很大的差距,沒想到來了之后感受不到明顯的區別。香港政府部門的服務以專業文明著稱,但深圳的稅務機構做得一點不比香港差,在勤政高效方面甚至更好一些。
感受改革脈動,增強對國家認同感
除了直接助力“營改增”,學生們還參觀了前海規劃展示廳、青年夢工場、招商自貿城展覽廳等前沿窗口,并前往蓮花山公園、深圳博物館等地方,俯瞰深圳的城市風貌,了解特區改革開放的歷程。當看到照片中30多年前的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時,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黃裕亨說,小時候來過幾次深圳,只記得到處都是工地,現在才深刻感受到深圳的變化真是名不虛傳。
在前海夢工場參觀時,在得知已有50多個香港創業團隊進駐了這里,其中留英歸港青年陳升團隊創業不到一年首輪融資就達5000萬元時,不少香港大學生反響都很強烈,紛紛感慨前海能給予年輕人這樣的創業機會。
香港大學生的感受也給了前海國稅局干部職工很大的觸動。前海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歐陽海鷹表示:“香港大學生獨立的思維和評價增強了我們國稅人前進的動力。通過這個活動,使我們認識到國務院、稅務總局關于推進稅制改革的舉措是得民心的,為企業減負,為老百姓讓利、讓資金走進來、讓資本活起來,才能真正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供給側改革落到實處,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下牢固的基礎。像深港兩地青年互動交流這種活動要多搞、要搞好,對促進兩地互信互愛只有好處,我們會繼續大力支持。”
“不覺得陌生”、“一點不辛苦”、“很有收獲”、“我們很開心”……香港大學生們踴躍表達著自己實習的見聞和喜悅。多位學生表示,這一次的實習經歷不僅豐富了個人經歷,也為今后的職場選擇拓寬了道路?;厝ヒ院笏麄儠^續了解內地文化及市場環境,未來有機會的話,希望能北上創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