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注冊金融類企業55922家,其中持牌金融機構213家,商業保理、融資租賃業務規模分列全國第一、第三,成為全國最大的新金融、類金融機構集聚地。
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前一天,中國證監會送出特大禮包: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同時獲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
這意味著,在CEPA框架下,港資證券公司突破了外資不能控股,以及單一牌照的限制,前海金融業發展進入新起點。“作為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前海一直重點扶持金融業的發展,‘跨境金融’是其中的重要特征。”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說,截至6月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注冊金融類企業55922家,其中持牌金融機構213家,前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新金融、類金融機構集聚地。

2017年4月,中山大學、普華永道等權威機構發布的第三方評估報告顯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改革進程位于國內自貿區前列,特別是在擴大投資開放、金融制度改革、法治環境改善等領域的改革全國領先,部分領域已接近國際自由貿易水平。
3家最具影響力港資金融機構齊聚前海
“來前海3年,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前海在金融改革上的‘探路者’角色。”邢程是前海管理局全資直屬企業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金控”)的持牌金融事業部投資經理,也是該公司首批5名港籍員工之一。
自2014年到前海,邢程主要跟進前海金控與香港恒生銀行、匯豐銀行的合作。2016年6月,恒生前海基金管理公司獲證監會批準籌建,成為內地第一家港資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一年后,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匯豐銀行持有51%股份)與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東亞銀行為第一大股東,持有49%股份)同天獲證監會核準設立,成為內地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這些項目都被冠以‘全國首家’‘第一單’之類的性質,作為參與和推動者之一,我親身經歷了金融改革和創新的艱辛,這讓人很有成就感。”邢程說。
前海金控董事長李強說,這一設立實現了三大突破:一是突破了外資不能控股的限制;二是突破了單一牌照的限制,與以往外資證券公司只能獲得投資銀行牌照不同,兩家港資機構直接獲得了多項業務牌照;三是以往外資只能和內地證券公司合資設立投行業務子公司,兩家港資機構則是直接和內資非金融機構組建的合資證券公司。“這是前海金融業發展的新起點,也是前海引導頂尖香港金融機構進駐片區,做金融創新探路者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李強說。
由此,匯豐銀行、東亞銀行、恒生銀行三家最具影響力的港資機構齊聚前海,標志著CEPA項下金融業對港資開放政策的全面落實。
前海在全國率先推動實現“五個跨境”
“作為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前海一直重點扶持金融業的發展,‘跨境金融’是其中的重要特征。”田夫說,前海目前已在全國率先推動實現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和跨境資產轉讓等“五個跨境”,尤其是跨境人民幣貸款保持快速增長,2016年底備案金額超過1100億元、累計提款364.57億元,業務規模全國領先。
除了首家港資控股全牌照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港交所聯合交易中心也落戶前海,匯豐集團在前海設立區域總部,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在前海設立交易機構開展保稅交割業務。前海還降低港資金融機構進入內地市場門檻,成立全國首家CEPA框架下的消費金融公司。
“去年年底,21個案例入選‘2015—2016年度前海優秀金融創新案例’,其中14項為全國首創,5項為廣東自貿區首創。”前海管理局副局長何子軍說,這批案例充分體現了前海金融開放創新的戰略使命。
截至6月底,
前海注冊金融類企業55922家,其中持牌金融機構213家,商業保理、融資租賃業務規模分列全國第一、第三,成為全國最大的新金融、類金融機構集聚地。2016年,片區金融類企業對片區增加值和稅收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45.4%和43%。
中山大學、普華永道等發布的第三方評估報告顯示,2015年和2016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金融創新發展指數(FFI)分別為51.84%和57.04%,均超過了50%,且2016年指數較2015年上升了5.2個百分點,表明當前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金融創新正呈現出高速發展且不斷加速的趨勢。
2017年6月,前海標志性產業項目——前海深港基金小鎮揭牌。作為我國自貿區內首個基金小鎮,這里將重點構建對沖基金中心、創投基金中心/金融科技先導區、大型資管中心三大產業集群,為財富管理類企業提供一流的物理聚集區,使前海成為內地與香港財富聚集的“渦旋”中心,加速全球資本在前海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