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合作”一直被前海視作成功的關鍵。為拓展香港各種空間,從2013年至今,前海向
港資企業出讓土地占比超過四成。同時,“前海青年創新創業夢工場”也已培育香港創業團隊52個,今年將再培育50個。
向港資背景企業出讓土地占43%
前海管理局表示,前海始終把深港合作作為前海制度創新的動力,營造與香港接軌的營商環境,而前海為香港經濟轉型的杠桿效應也逐漸顯現。作為內地與香港緊密合作的先導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前海結合香港經濟腹地小、產業結構單一等問題,重點推動金融、航運、貿易、科技服務等領域合作,共同打造比肩紐約、倫敦的亞太生產性服務業中心。數據顯示,前海率先與香港開展跨境貸款業務,截至2015年底,累計提款金額達339億元。
而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港資背景的企業數量為2787家。投資前海的港資企業呈現出
三大特征:
一是企業效益好。2015年港資背景的企業稅收收入為28.8億元,占比約為30.2%。企業增加值為114.9億元,占比20.1%。
二是入區港企體量大,質量高。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的港企占總數的40%以上,港企平均注冊資本比區內企業平均注冊資本高62%,一大批香港優質本土機構如周大福、嘉里建設、港鐵集團、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亞洲保理等入駐;
三是產業結構呈現多元化。落戶的港企中,金融類企業占比55%,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和專業服務各占15%左右。
前海也一再為香港拓展空間。從2013年至今,共向港資背景的企業出讓土地為26.8萬平方米,占比43%,建筑面積為209.3萬平方米,占比45%。近兩年又進一步擴大香港零售業發展空間,深港共建千億級跨境電商生態圈,構造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為核心,以30公里為半徑,以全球海外倉為網絡支撐的“一帶多點、聯動發展”的深港澳跨境電商產業鏈。
另一種拓展還體現在人的發展空間上。“前海青年創新創業夢工場”自2014年年底啟動后,通過創業補貼等手段,已培育出香港創業團隊52家,今年將爭取再培育50個。同時,前海被選定為香港青年考察交流基地,成為對港青年開展愛國宣傳教育的重要平臺。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已分批接待了8000余名香港大中學生考察交流,公開接收來自香港的700多位大學生實習,并面向香港招聘7名港籍青年員工。
此外,香港專業人士服務前海的政策空間也得到拓展。目前,注冊稅務師、注冊會計師、房屋經理、價格鑒定師、執業藥師、社會工作者等10多類香港專業人士均可進入前海開展業務。下一步,將著力推動香港專業資格單方面認可。
而包括港籍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在內的境外人才減按15%征收個人所得稅,首批已認定的境外人才中,港人占比就超七成。

“今后前海還要加強交通、信息、通關、技術標準、法律、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領域合作,逐步實現兩地工作、生活環境的對接。”前海管理局方面表示。
“同等條件下優先面向香港開放”
不過,該局也坦言,香港企業進入前海仍存在“落地難”問題,有些領域甚至與現行行業管理的政策法規存在沖突。港人、港企在前海發展的配套措施,如交通、住房、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有待進一步解決,香港參與前海開發建設的積極性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下一步,要將香港的法治優勢、產業優勢、資金優勢、人才優勢以及國際化優勢和前海的市場優勢、科技優勢、創新優勢相結合,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面向香港開放。同時,創新合資、合作、合伙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模式,比如組建深港合資開發控股公司,共建現代產業園,建立香港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成立更多的合伙律師、會計師、建筑設計師等事務所;聯合香港貿發局、投資推廣署進行海外推介、招商,共同到境外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資源等合作。”
前海管理局稱,前海今后也要加強與香港在文化、科技服務等產業方面的合作,促進香港新興產業發展。“要加強與香港科技業合作,推動建設深港創新圈。充分發揮香港專利技術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等優勢和前海創新氛圍濃厚的優勢。目前,前海與香港科學園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設立紫荊厚德創新基金,推動成立雙向雙幣基金,研究設立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2015年,前海港資背景企業稅收收入為28.8億元,占比約30%
●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的港企占40%以上
●港企平均注冊資本高于平均水平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