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納稅戶迅猛增長,截至今年4月25日,登記納稅戶10.2萬戶,同比增長1.9倍,增速居廣東自貿區之首。2015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稅收入庫171.98億元,同比增長116%,稅收增速也領跑廣東自貿區。
稅收主力: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
數據顯示,一季度第二、三產業分別實現稅收145.7億元和6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4%和47.3%,第三產業稅收增速明顯快于第二產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帶動第二產業稅收實現快速增長,5524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稅收90.7億元,同比增長48.6%,增收29.7億元,對第二產業稅收增長的貢獻率達92.2%。高新技術產業稅收增速加快帶動第二產業稅收增速比2015年回升9.8個百分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稅收全面增長,七大產業合計貢獻稅收144.1億元,同比增長39.3%,增收40.7億元,互聯網、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節能環保產業的稅收增幅均在35%以上。
隨著深圳產業升級換代的深化,部分傳統優勢產業成功走出品牌發展之路。在近五年的產業轉型關鍵期內,深圳紡織服裝、造紙印刷、家具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的稅收收入仍保持了10%以上的平均增速。今年一季度上述三個行業合計貢獻稅收5.3億元,同比增長14.3%。龍頭企業的發展勢頭良好,一季度瑪絲菲爾、歌力思、維珍妮、影兒等16家知名服裝企業貢獻稅收占紡織服裝業稅收的比重達58.6%,勁嘉彩印、正峰印刷、中鈔光華、雅昌文化等10家企業貢獻稅收占印刷業稅收的比重達51.8%,“深圳品牌”稅收貢獻突出。
與此同時,部分低端產能逐步退出深圳市場。近三年深圳地稅年均注銷的企業類納稅人超過6.3萬戶,且主要集中于批發零售、塑膠制造、皮革加工、金屬制品等高污染、高能耗的低端行業。
資本聚集:首季證券行業實現稅收60億
城市競爭力增強吸引資本加速聚集,資本證券化成為拉動稅收增長的常態化因素。截至1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18.7%和16.6%,現金凈投放同比增長1.13倍。海量資本加速聚集產生了資本重新配置的新需求,帶動相關稅收大幅增長。
證券公司成為資本運作的主要載體。2016年一季度證券行業實現稅收60億元,同比增長85.2%。上市公司之間的并購重組更為頻繁,一季度深圳203家國內上市公司貢獻稅收52.4億元,同比增長39.2%。
此外,前海戰略平臺的資本聚集效應更趨明顯,自貿片區納稅戶迅猛增長。截至4月25日,前海登記納稅戶10.2萬戶,同比增長1.9倍,增速居廣東自貿區之首。片區年納稅億元以上納稅戶20戶,千萬元以上納稅戶205戶,稅源積聚效應明顯。
數據顯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稅收增速也領跑廣東自貿區。2015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稅收入庫171.98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前海金融業稅收占前海總稅收的60.45%。2016年一季度自貿片區稅收入庫80.27億元,同比增長16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