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底,前海蛇口片區內累計注冊企業124560家,注冊資本68547億元,分別是兩年前自貿區掛牌成立時的4.8倍和4.5倍,均居全國各自貿區第一。其中前海注冊金融類公司51188家,持牌金
近日,深圳前海,首批21家財富管理類機構和13家第三方金融服務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入駐前海基金小鎮。當日,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務平臺同步上線,標志著又一金融創新項目落地前海。
這天,距離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片區(下稱“前海自貿區”)掛牌兩周年還有22天。
根據2015年《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深圳前海蛇口片區重點發展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戰略性新興服務業。至此,前海定位為“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人民幣跨境業務試驗區”的建設目標被確定下來,其中,金融創新被視作體制探索的重中之重。
相比上海自貿區,這塊只有28.2平方公里、面積是上海自貿區1/4的特區彈丸之地,被認為有其獨特優勢,尤其可以借鑒金融體系已十分成熟的鄰居香港。“正是因為小,整體的關聯性就小,在金融體系改革和法治創新方面可以大膽試錯。”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林江如此分析。
14項全國首創金融創新成果
2月23日,前海自貿區注冊企業南海控股有限公司通過招商銀行的區塊鏈平臺,從香港永隆銀行轉匯了1萬美元到星展銀行的同名賬戶。這個過程花了幾秒鐘—在此之前,海外分行之間無法直接實現交換。這筆首先在前海實現應用的看似不起眼的業務,開啟了中國銀行業與區塊鏈技術的對接融合。
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一種通過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方式,進行記賬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由于在解決客戶信息收集涉及面廣、環節多、鏈條長、信息不完整、成本高、決策程序冗長等方面的優勢,其在跨境支付業務中的應用前景被業界看好。IBM最新調研報告顯示,未來四年全球約66%銀行將擁有頗具規模的、可實現商業化用途的區塊鏈金融技術。
由于時間差,2016年底舉辦的前海金融創新案例發布會上,尚未提及這一成果。
2016年12月15日,2015-2016年度前海優秀金融創新案例發布會上首次發布“微粒貸”“跨付通”等21個創新案例。其中包括14個全國首創、5個廣東自貿區首創。從創新類型來看,21個優秀案例中,產品(服務)創新8個,模式創新7個,組織創新3個,技術創新3個。
在前海最引以為重的對港合作領域尤其涌現了諸多案例。2016年9月8日,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開業,成為CEPA框架下我國基金業對外開放第一單、也是內地首家CEPA框架下港資控股公募基金公司。前海金控公司成功赴港發行規模10億元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等142家投資機構參與認購,以12倍超額認購,創離岸人民幣市場超額認購最高紀錄。
“國家賦予前海的政策基礎非常牢固,經過多年培育,政策支持引導的效果日益顯現,市場主體自主創新也不斷涌現,片區形成了良好的創新氛圍。”前海管理局金融創新處副處長王曉坤說道。
跨境金融指數持續上升
據深圳市前海創新研究院提供給時代周報的數據,2016年第三季度,以區域經濟增長、金融生態環境、跨境交易活躍度三項指數為主要參考的前海跨境金融指數從2013年的1000點上升到6271點,并呈現出繼續上升的趨勢。
“這顯示出前海經濟總體良好的發展態勢和顯著的發展潛力。”前海創新研究院院長陳坤耀分析這一指數時指出。其中,金融生態指數從金融業規模、持牌金融機構數目和新型金融機構發展狀況三個維度中得出。
截至2016年底,
前海蛇口片區內累計注冊企業124560家,注冊資本68547億元,分別是兩年前自貿區掛牌成立時的4.8倍和4.5倍,均居全國各自貿區第一。其中
前海注冊金融類公司51188家,持牌金融機構195家,港資背景的企業占比超過60%。商業保理、融資租賃業務規模分列全國第一、第三,成為全國最大的新金融、類金融機構集聚地。
林江認為,在充分利用廣東自貿區“金改30條”政策優勢方面,前海顯然走在前列。值得肯定的是,前海率先在全國推動實現了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資金池和跨境雙向股權投資等“四個跨境”。截至2016年底,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的備案金額超過1100億元。
推動深港金融一體化,如何在金融政策體系和風險防控體系探索出一套可與香港金融體系對接互融的“前海模式”,這點對前海來說至關重要。
2016年,前海管理局協調“一行三會”起草的《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化深港金融合作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建設的若干政策》,目前已上報省政府和國務院,正等待通過審批。
在具體金融監管領域,今年4月初,獲證監會批準成立的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務平臺上線。該平臺主要用于前海的私募領域監管,由深圳證監局和前海管理局協同實施。前海管理局負責人介紹,這套具備“前海特色”的私募監管協作機制一旦試點成熟,將作為深化一線監管機制的有效途徑在深圳推廣。
金融業對法治環境極為敏感。目前在
前海注冊的香港公司已超過4000家,據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所作的專項調查顯示,香港人在前海營商最關注法治環境。75.29%的企業表示,在投資前海時,最看重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如同大家在一起玩,只有游戲規則一致,才可能玩到一塊去。”林江解釋。

實際上,將金融創新延伸至司法改革創新領域,是前海一直在做的事。
去年,前海法院主審的一宗涉港融資租賃合同糾紛,在業內被廣泛傳播。原因是該案在港籍調解員主持下,最終依據香港法律達成調解協議。2016年,當事人選擇適用域外法案件共25件。
關鍵仍在突破制度藩籬
“2017年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大考之年,也是‘深港合作年’。”2016年底的前海制度創新成果發布會上,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表示。
在香港即將回歸20周年之際,前海顯然渴望在推動深港合作方面交出一份令中央滿意的成績單。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被提出,前海自貿區的定位新增了一條“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
新定位下的壓力,一半來自過去兩年,前海推動深港合作雖取得一定成果,但離真正意義上的深港金融一體化尚有差距,也還談不上形成系統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在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陸劍寶看來,雖然有利于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之間深度合作的制度安排已開展多年,但三地在基于灣區經濟層面的深度合作還處于初步階段。
“在金融放開方面,香港的金融體系和監管制度與內地有所差異,導致基于宏觀審慎的金融領域改革一直進展緩慢。”他認為,盡管前海設置了管理局和對港合作事務處,并引進一批專業人員從事經濟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但仍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要尋求深港合作新的突破點,關鍵是突破制度藩籬”。

全國政協委員、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今年兩會上的提案中建議,給予前海更多政策,推動現有的離岸賬戶(OSA)進行功能上的拓展,使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快速補足和上海自貿區的差距。在他看來,前海蛇口自貿區金融改革做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但同時仍有很大的潛力可挖。表現最為突出的是與上海自貿區相比,前海蛇口自貿區沒有設立FT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在金融改革方面缺少了重要的基礎設施。
前海管理局金融處負責人表示,一份推動前海金融創新的系統性政策文件正在醞釀。“目前已遞交上級部門審批,出臺后或將帶來一些實質性突破。”該負責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