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前海金融30條”提出提升跨境貿易結算便利化水平;允許銀行為前海符合條件企業開展真實、合法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資金結算服務;允許前海企業進口支付的人民幣在境外直接購匯后支付給境外出口商。
微信香港錢包金融服務便是加速“前海金融30條”落地的諸多相關業務之一。在政策牽引和深港恢復通關的雙重利好之下,騰訊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財付通”面向香港用戶的線上支付產品WeChat Pay HK (微信香港錢包)打開頻率大為提升,線下交易筆數較通關前增長超10倍,并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目前,該產品的注冊用戶數超過500萬,覆蓋超15萬家香港本地商戶與逾百萬家內地商戶。而騰訊近期還新推出了企業跨境支付平臺“智匯鵝”,面向跨境電商賣家、進出口電商平臺及機票酒旅商戶,提供全球收款、付款、匯兌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除財付通的微信香港錢包金融服務外,其他銀行及非銀金融機構也紛紛推進/升級相關業務,加速“前海金融30條”落地。
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與微眾銀行共同搭建“基于區塊鏈的境外人士收入數字化核驗產品”公共服務平臺,財付通不斷升級微信香港錢包金融服務等。
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落地
首批跨境購匯業務,交通銀行深圳分行推出“交行深圳分行+滴灌通”業務模式,交通銀行深圳分行及北京銀行深圳分行等紛紛落地前海企業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境內運費外匯支付便利化業務。
此外,大灣區金融市場也在加速互聯互通。如深港加快探索私募通機制,外資私募渣打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完成登記備案;
全國首家“雙牌照”境外銀行也
落戶前海,此前大新銀行深圳分行已開業并核發了《金融許可證》。
PART.2
前海推45條措施打造金融高地
除了金融機構的創新,前海也結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和“前海金融30條”,推出惠企政策。
4月12日,《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支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發布,重點在“鼓勵持牌金融機構集聚、支持特色金融業務、促進深港金融合作創新發展,以及支持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及前海深港國際風投創投集聚區建設”等方面推出45條具體措施。
以對風投創投機構的引導為例,這是支持深圳科創發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前海正著力建設前海深港國際風投創投集聚區,吸引更多全球創新資本,更好發揮創業投資在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加速器”作用。
此次“前海金融30條”提出有序探索深港私募通機制,支持深港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前海聯動發展。《管理辦法》對此予以細化,以“真金白銀”支持前海風投創投發展,對以
新注冊或新遷入前海的持牌金融機構,給予
100萬至1000萬元不等的一次性落戶獎勵。
此外,還增加了
團隊經營獎勵。比如,對入駐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且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根據上年度利潤總額,給予
最高2000萬元團隊經營獎勵,可直接發放給經營團隊個人。
同時,針對風投創投行業在“募投管退”全鏈條發展的痛點,《管理辦法》允許前海國有企業入股、豐富資金渠道,鼓勵投資深圳市科創企業,支持風投創投機構上市,支持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發展、豐富投資退出渠道,多層次、全覆蓋地對風投創投機構及深港聯動業務予以支持。
而在
鼓勵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則重點強調了對深港金融合作、前沿金融領域、核心金融環節的資源傾斜與戰略引導,積極支持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創新,進而引導前海金融機構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
其中,對粵港澳大灣區重大金融合作平臺與金融基礎設施給予200萬元一次性落戶獎勵,對香港金融行業組織給予50萬元一次性落戶獎勵,對港資商品現貨交易場所每年按照交易額給予最高1500萬元業務扶持,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對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和推廣等多維度給予支持,促進深港金融互聯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辦法》對港資、外資在前海新設財富管理機構相關扶持降低門檻,對新設持牌金融機構給予籌備獎勵,降低其籌備成本。而港資、外資設立QFLP和WFOEPFM機構,對設立并發行產品的,也給予100萬元的落戶獎勵、最高200萬元的入駐獎勵等。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已簽約入駐金融機構
268家,其中港資、外資近30%。前海已入駐的風投創機構已達102家,其中國際資管機構23家。
PART.3
2025年基本實現與香港金融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
事實上,“前海金融30條”發布月余后,政策和市場層面的快速落地與深圳和前海一直以來對于金融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密切相關。
2022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5138億元、增長8. 2%,占GDP比重近16%,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32)排名中,深圳位居全球第九。
其中,前海在金融領域尤其跨境金融改革的成果尤為突出,服務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作用、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作用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能級均顯著提升。
根據“前海金融30條”,到2025年,前海將建立健全以金融業擴大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為重點的政策體系和管理體制,基本實現與香港金融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金融風險監測、防范和化解體系更加完善,金融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彰顯。
到2035年,則實現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更高水平金融開放,跨境資金高效便捷流動,基本建成與國際接軌的金融領域規則體系,金融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為全國金融業擴大開放起到更強示范引領作用。
目前,CEPA框架下全國首家港資控股的消費金融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等重點項目陸續在前海開業,全國首家雙牌照銀行落戶,金融業對港開放政策在前海全面實施。
同時,前海在全國率先構建跨境雙向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等,構建“六個跨境”金融開放體系并向“N”個跨境突破。截至今年2月底,前海自由貿易賬戶累計交易額已超
4000億元,港交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累計現貨交易額超過
1267億元。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
“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認真了解‘前海金融30條’的具體內容,去開發相關產品,解決跨境金融中存在的難點和堵點,再通過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發現新的業務機遇。尤其是一些針對個人的金融服務,以及市場互聯互通的措施,都是我們抓住政策機遇、開展新業務的切入點。”
新政為香港金融從業者也帶來較大機遇。“‘前海金融30條’本身是政策的機遇,我們要把政策機遇變成市場機遇、業務機遇,要有一些落地的做法。比如,政策提到香港地區的金融機構可以在前海合作區設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等相關機構,擴大服務范圍。香港本身總人口有700多萬,而整個大灣區的人口有8000多萬,意味著香港金融機構服務的對象可以擴大10倍。”
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
“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認真了解‘前海金融30條’的具體內容,去開發相關產品,解決跨境金融中存在的難點和堵點,再通過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發現新的業務機遇。尤其是一些針對個人的金融服務,以及市場互聯互通的措施,都是我們抓住政策機遇、開展新業務的切入點。”
新政為香港金融從業者也帶來較大機遇。“‘前海金融30條’本身是政策的機遇,我們要把政策機遇變成市場機遇、業務機遇,要有一些落地的做法。比如,政策提到香港地區的金融機構可以在前海合作區設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等相關機構,擴大服務范圍。香港本身總人口有700多萬,而整個大灣區的人口有8000多萬,意味著香港金融機構服務的對象可以擴大10倍。”